燃料电池增湿器,燃料电池去离子器,燃料电池系统零部件,燃料电池系统水气路零部件,燃料电池中冷增湿器,去离子罐 燃料电池增湿器,燃料电池去离子器,燃料电池系统零部件,燃料电池系统水气路零部件,燃料电池中冷增湿器,去离子罐

新闻动态

国产增湿器新势力崛起背后

       增湿器的国产化进程正在提速。  

       作为燃料电池得以高效工作的关键部件之一,增湿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燃料电池系统降本向上游关键部件延伸的背景下,增湿器降本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与空压机的国产化程度相比,增湿器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国内一家燃料电池系统公司市场总监告诉高工氢电,增湿器的国产化加快将会为燃料电池系统的降本提供更多助力。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角逐即将扩容的国内增湿器市场,纷纷推出在价格、供货、服务等方面有优势的多型号产品,其中有些已经能够量产,预计下半年更多国内企业的订单开始释放。  

       国产增湿器领域一股新兴势力正在趁势崛起。  

国产增湿器阵营不断发展壮大  

       由于增湿器技术门槛高、市场容量相对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能真正实现增湿器商业化的企业很少。这块市场长时间被韩国科隆、德国科德宝、恩福商业等几家国际公司占据,尤其是韩国科隆,几乎是一家独大。  

       随着国内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快速放量,以及国内企业在核心材料和关键工艺上的突破,增湿器原有的市场格局正在被逐渐改写。  

       率先打开增湿器国产化局面的企业是深圳伊腾迪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伊腾迪”)。2017年伊腾迪初步完成5-10kW级气体增湿器样机的开发;2018年,30kW气体增湿器二代产品定型,根据客户的需求,启动80kW级以上气体增湿器的开发;2019年,80kW级气体增湿器样机开发完成,120kW以内增湿器专业测试平台搭建完成。  

       “2021年,我们正式上市180kW级增湿器,并会与客户合作开发出180~260kW的5.0增湿器测试台,进一步提高伊腾迪的市场影响力与占有率。”伊腾迪销售总监袁寅正表示,2021年上半年伊腾迪增湿器交付量已超1500套,争取全年突破5000套。  

        除了伊腾迪以外,国内发力增湿器领域的企业还有很多。今年以来,魔方新能源、沃瑞氢能、富铭工业、鸾鸟电气等都推出了各自的增湿器新品。  

        魔方新能源副总经理万静透露,公司第一代增湿器产品(80kW级)在去年第三季度正式推出后,先后通过了国内多家客户的测试,目前公司正在根据客户的反馈意见改进第二代增湿器产品(80kW-120kW级),第二代产品的兼容性和耐久性更强,预计将在第三季度完成产品的开发和验证,在今年年底前批量推向市场。  

        国产增湿器取代进口的一个最基本的逻辑在于降本。现阶段,一台进口的大功率增湿器(100kW级)价格在3万元左右,而同样级别的国产增湿器产品只需要2万元左右,国产增湿器性价比优势明显。  

        事实上,着手于增湿器研发与生产的国内企业不止上述几家,还包括上海华熵、越博动力、恒劲动力、同优汽车等。一位国产增湿器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国外品牌很难满足燃料电池系统厂商定制化开发的要求,价格又贵,这就给我们带来崛起的机会。”  

核心工艺和材料的挑战正在被攻克  

       众多国内企业参与角逐增湿器市场,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市场格局,对于推动国内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部件的自主化意义深远。但由于处在起步阶段,国产增湿器缺乏足够的验证和可靠性测试数据的现状还有待改善。  

       “目前有不少增湿器企业给我们送来样品,但并不是每款产品都能满足基本的要求。”国内一家燃料电池系统企业技术总监告诉高工氢电,国产增湿器企业自己要具备一定的测试验证能力,不能指望把所有的测试验证都交给系统厂商去完成。  

        对此,他对国内的这些增湿器企业有一个最基本的评价标准:是否具备独立的测试实验室和检测能力,能否配合系统厂商出具相关的检测报告是判断这家企业实力的重要依据,而具备这些条件的企业才能在快速迭代的燃料电池行业生存下来。  

       为加快实现国产化替代,以尽快从外资品牌手中抢食份额,目前部分国内企业开始聚焦基础性研发,试图突破技术壁垒,实现真正的增湿器国产化。  

       这类企业立足于自主研发,以高性能指标、低价策略及定制化开发为武器向外资品牌发起进攻。在他们看来,科隆等国际品牌虽然在国内已经形成一定品牌基础,但它的劣势也很明显:售价高、商务条件差及供货不及时,而这正是国内增湿器企业的强项。  

       要实现跟国外品牌扳手腕,就必须增强自主研发能力。  

       “掌握膜材料和膜结构是做好增湿器的关键。”万静告诉高工氢电,目前魔方新能源已经解决了增湿器在膜材料及中空纤维管方面的难题,可以自主生产中空纤维膜管,还建立了独立的检测实验室,并且能针对产品的性能不断进行优化。  

       现阶段,国内的增湿器在额定功率80kW以下的燃料电池系统上,已经实现部分国产化替代,但是100kW以上的燃料电池系统更多的还是依赖采购进口品牌的产品。  

       可喜的是,部分国内企业正在向上突破,伊腾迪120kW级增湿器产品已有小批量对外供货,魔方新能源等企业的100kW级以上的大功率增湿器产品也进入到调试的关键期,随着下半年产品逐步装车应用,或将进一步改写我国增湿器的市场格局。  

 

服务热线

0755-23307866

微信公众号